疟疾突发 警钟响起
(2009-06-11)
环境局前天向媒体透露,自上月底,当局便派出由稽查员和灭虫公司人员组成约50人的灭蚊队伍,到万礼一带丛林和裕廊岛展开灭蚊行动。而为了防止“漏网之蚊”,灭蚊行动将延续多三个星期。
当局作出这项宣布,一方面是指出,沉寂了三年,我国再次爆发“境内疟疾”的传播,爆发地点为万礼和裕廊岛两个地带。总共有一名国民服役人员和14名外国人染病,他们近期都未曾出国,所以相信他们是被境内的蚊子叮到而染到疟疾的。目前,15名患者都已康复出院,但当局不会掉以轻心。
另一方面,当局是向公众阐明,这回发生的疟疾,其载体并不是传播骨痛热症或基孔贡雅症的伊蚊,而是另一种蚊子——按蚊。环境局人员根据按蚊的生活习惯,白天进入丛林喷洒BTi杀蚊药,对付孑孓的滋生,而晚上则进行喷雾(fogging),以消灭入夜时分出来觅食的成蚊。
尽管新加坡处于疟疾一度相当盛行的东南亚区,但自1982年起我国便已脱离世界卫生组织的疟疾传染区名单。这轮疟疾的发生,等于是给我们敲响了另一个警钟,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大意,因为,即便是沉寂多年的疾病如疟疾,也可能随时卷土重来,令人防不胜防。
正当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,本地病例也与日俱增之际,对疟疾的突然爆发,我们固然无须过度惊慌,但却有理由更加提高警惕,因为,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,不管是通过蚊虫传播还是人传人的传染病,很容易就会在社区蔓延。因此,国人都必须充分认识采取各种适当的防范措施的重要性,尽管这类措施无可避免的会给我们带来某种的不方便。
面对传染病扩散的危险,国人首先必须提高防范意识,要有积极备战的心态;其次是要与有关当局密切配合,遵从劝导,例如,在这个时候若非迫不得已,应避免到各个疫区去,若是非去不可,就更须做好各种防范工作,如注射流感疫苗、戴口罩等。
这次疟疾传染的爆发可以说来得很突然,卫生部和环境局还在追查传播的原因。与此同时,当局也加紧在各处按蚊喜欢繁殖的树林茂密地带加紧监察工作。在这些地带加大灭蚊力度是很必要的,因为,树林茂密的地带,如公园、公园连道、蓄水区等,一般上也是许多国人喜欢去晨运或进行户外活动的地方。
甲型流感方面,截至前天为止的信息是,本地已有18个病例,大都是从外地传入的:11人在美国受感染,4人在墨尔本,2人在马尼拉,只有一人是境内传播。这18人,10人入院治疗,目前已经出院,而8名留院的病人皆情况稳定。值得关注的是卫生部长许文远日前提出的警告,他预言,甲型流感在社区传染是迟早的事。但如果我们能做好防范准备,就能尽量拖延社区传染发生的时间,这是很重要的,因为世界各国目前还没有研发出抗甲流感的疫苗,疫苗的出现还须要一段时间。这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能够防止社区传染在疫苗出现之前发生,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甲流感的传播。
世界卫生组织刚发布的消息说,它“已非常接近”把流感疫情警告升高至最高的六级,也就是宣布流感疫情大爆发可见甲流感的疫情已经迅速恶化,这也等于是再次向各国发出警告,千万不能放松警戒。反之,必须进一步提高警惕和防范。
公众应有的意识是:防范于未然,是利己利人的行为.
内容简介:
这份新闻主要谈及了疟疾的突发让我们提高了警惕,疟疾即使是沉寂多年,也随时会卷士重来。现在我国除了面对甲型流感传播的危险之外,也同时防范疟疾的蔓延,所以公众和环境当局的合作显得重要。
长久影响:
传染病的扩散,除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之外,对国家和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。受到了疾病的传染,如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死亡,那我国的人口就会减少。经济也会因为这些疫情的爆发而缓慢下来。这些疾病的传播对国家和医务人员也形成一种负担,同时也现出了我国的卫生环境已经开始倒退,所以国人的健康和卫生水平,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。公众在疫苗还没出现时,提高防范就显得格外的重要。
解决问题的建议:
虽然疟疾的重来,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,但国人也不必为这个疾病突发而过渡惊慌。最重要的事大家要做好防范工作,防止疾病在社区里传播。国人也应该冷静的想想要怎样避免病疾传染。在我们的日常生后中,国人要多注意家里的清洁。如把不流动的水清理掉,每天把花瓶里的水换一下,如果家里有水池,记得要放些鱼。政府也能在电视常播得到疟疾的后果和要怎样避免得到疟疾。我希望所有的国人都能够尽他们的一个责任,防止疾病的传播,提高对疾病的警惕和防范。防范于未然,是利已利人的行为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